家谱制作如何与专业公司对接
2021-11-08
浏览次数:450

undefined

姓实为上古颛顼老师的名字太敖,后代为纪念祖先,取名为姓。洪武年间,本族始祖源五公,由南昌迁徙,溯江而上,定居江夏,筚路蓝缕,繁衍生息二十八世。
庚子年金秋。 江夏敖氏为
呈现宗族演变之脉胳,展示敖氏发展之根源由敖绪松、敖绪华、敖开文、敖绪卫、敖茂龙五人发起,并恭请敖贤政公为督导,成立了各村湾理事、协理三十一人组成的续谱理事会,决定重续宗谱,延续血脉,举族溯源;显昭伦序,以传后世而已。
本次续谱,因时而动,因势而变。经多方考察,决定尊重传统,融入现代元素。在不改变旧谱体例与风格的情况下,方便阅读,改正原有错误,决定用云码宗谱技术,编修新家谱。装帧采用古籍宣纸线装,典雅端庄大气。
开始筹划续谱时,收集的老谱一套有十一本,不知是否完整成套。因为我们翻阅老谱,查看到谱眉最高标注是“卷十九”。宗谱网曹总说:“一套应该有十九本才对”。曹总介绍说:他将现有的这一套老谱带回去,录入到他们公司开发的专业家谱软件,软件一查找,就知道是什么问题了。而现在老谱不好查阅,而他们保证按老谱格式,出成新的稿本。新稿本带页码查询,与分卷提示。这样就好查多了,另外我们添加新的入谱信息,只要在由老谱翻印出的新稿本上添加给他就行。
我们的修谱前后经过七八个月就完成。开始觉得很难,现在回首,其实没有我们启动时想象的那么复杂。我现将续谱过程,简述一下供大家了解借鉴。
第一步:先把成套老谱给专业家谱公司(我们是给宗谱网)录入到云码宗谱排版管理系统。然后按老谱的分卷输出
校稿一。我们在校稿一上添加入谱人员信息与修改旧谱错误。这样不用在老谱上修改,保证老谱的完整。据宗谱网曹总介绍,还可以在手机上填写与修改人员信息,但我们考虑到:大多数参于人员,年纪较大,怕操作手机不便,年轻人参加的少。稿本上登记修改,看得见摸得着,比较直观,大多数参与人觉得夯实些。所以走的是传统一点的方法。

在这里特别说明,我们根据家谱公司人员建议,没有发登记表,采取各家填表登记的形式采集入谱信息。而是各庄门(湾)由一到二人专人负责,将各户信息直接抄写到校稿一(将老谱录入到云码宗谱软件,生成的电子档家谱,打印出来,作为第一次校对稿本的简称)对应人物上面(如下图)。原因是:一、单张登记表容易丢失,拿乱了不好整理。没有直接在校稿一上登记方便。2、家谱公司录入修改人员在校稿一也好看清人物关系,不用各户到场协助。我们到过在湖北大冶市的宗谱网(华中)服务中心,当时有二十多个姓氏在那修家谱,多数是采用这种方法。远在重庆奉节、长沙、三明市等地客户,都通过邮寄稿本校对。上面二段文字叙述如下图所示:undefined

经云码宗谱排版管理系统输出的宗谱。可以自动添加检索表、世系纲、人名下有页码指示等多项现代功能。方便阅读与查找。还可加分卷提示。
undefined

经过云码宗谱输出的第一次稿本,我们很快知道,我们老谱一全套是十二本,卷首分:卷首一、卷首二;从卷二到卷十九是世系谱。其中在老谱中,有多卷是合成一本装订,如:卷四、五、六合为一本。七、八、九合为一本;十一、十二合为一本等。分卷是从第十三世文字辈分卷。我们通过该软件,还更正了老谱中多处人名前后不一至、支系长幼位置不对等不同错误。
第二步:我们花三个月时间,在“校稿一”上增加完各户入谱信息,后将“校稿一”邮寄给专业宗谱公司宗谱网。他们修改过来后,打印出校对稿本―→“校稿二”。同我们寄过去的“校稿一”一起邮寄给我们进行第二次修改校正。“校稿二”的工作量,要比“校稿一”少一半。每一本谱,我们都进行了多人多次校对。我们花个把月的时间改完“校稿二”。

undefinedundefined

(上面二张图为:“校稿一”与“校稿二”相同处对照)
第三步:返复三次邮寄校对稿本。我们在“校稿三”完成校对后,各卷负责人,在稿本封面上签字:“以此稿定版印刷”。在第三稿出来的时候,基本上没有错误了。
undefined

undefined

经过三次校对稿本,每一稿还可以多次多人核对。
undefined

undefined

经过云码宗谱软件,出来的族谱稿本与新谱自动标注了页码、与人物转页标识、可自动报告老谱中部分错误、世序更清楚、吊线图、世系目等都是智能排版,生产出来的纸质谱品质更高。

undefined

undefined